音像档案发展现状分析

2020-03-11 14:29:07 兰台之家 1807

以下内容来源国家档案局发布《全媒体环境下音像档案的管理和创新应用研究——以上海音像资料馆实践为案例 研究报告》,编辑整理分期发布,便于大家参考、学习。

1 音像档案保存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媒体融合的需要,数字化、云存储、智能编目、版权保护、社会化分发是目前国内外许多音像档案机构已经着手探索实践的领域,同样也是音像档案保存与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国际电视资料协会( FIAT/IFTA)为例,该组织1977年成立,是全球音像档案保护与利用的权威平台。

该协会在全球拥有70多个国家近300个专业机构会员单位,BBC、NHK、CNN、CCTV、SMG等一线媒体机构均是该组织成员。目前绝大多数的FIAT成员机构都已经开展或完成了馆藏音像档案的数字化,使用媒资管理系统来进行音像档案的内容信息管理,并用LTO或ODA等存储设备来长期保存和备份音像档案文件。

在近几年图像、语音识别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下,音像档案的自动编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很多国际同行都已经在进行自主研发或与第三方的院校、科技公司合作研发。但在实用领域,受限于投入产出和实施效果,目前还较多地采用人工编目为主、自动编目为辅的工作模式,完全使用自动化技术实现编目的场景还不是很多。

自动编目往往是针对特定的成品节目或音像出版物,通过识别图像中的文字和声音来实现内容描述和片段切分。对于一些珍贵素材的核心资源,基本还是需要依靠人工编目甚至知识相关领域专家的介入,进行详细描述以便后续的档案利用。而在云存储领域,出于存储成本、内容安全、使用效率等方面的考虑,目前大多数音像机构仍使用LTO或ODA的存储来构架私有云,对是否有必要进行大规模公有云储存大多持观望态度。

此外,面对全媒体环境下传播方式的变化,国外的音像机构更倾向用“以人为本”的互联网思维去重新解读和挖掘历史档案的价值,并依托先进技术来不断优化乃至革新音像档案的生产与管理流程,在多种平台渠道上拓展全媒体业务,向公众选择性地开放部分音像档案或为特定的用户群体定制开发了内容推送平台的音像机构比例正逐年提高。

而在国内,随着本世纪初媒资管理概念的引入,十多年来以广电媒体为代表的音像机构在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方面同样取得了广泛的实践与发展。以上海广播电视台( Shanghai Media Group,以下简称SMG)为例,早在2002年就已针对自身的海量视听内容开展数字化项目,抢救历史节目资料并实现历史音像档案的文件化保存和信息化管理。随着2004年后《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等系列行业标准的颁布,国内广电媒体实施媒资管理的目的逐渐从档案保存转变为开发利用,依托内容编目为节目制作提供资料检索调用等服务。

近年来,面对全媒体时代传播渠道与受众视听习惯的变化,作为传媒核心竞争力的音像档案,其保存与管理模式同样也需要与时俱进,不再仅仅围绕库房、系统和档案本身,而是在目前采编播存用的基础上通过用户数据分析,融合用户的实际需求,通过碎片化编目加内容聚合的知识化管理来实现音像档案与用户间的良性循环,从而进步挖掘音像档案的潜在价值,凸显投资回报,为音像档案找寻可持续发展的保存、管理与应用模式。

2 音像档案价值评估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音像档案评估活动已经开展了三十多年,专家学者对音像档案评估方法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但由于我国音像档案的价值评估主体多元,体系复杂,指标设计缺乏共通性、普遍性,目前仍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评估指标研究方面,专家学者们主要从时间维度、管理维度、效益维度、主客观维度等,较为深入地研究了音像档案版权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这些成果对于深入研究音像档案的版权价值评估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随着媒介融合的推进以及媒体环境的变化,现有的电视音像档案的价值评估方法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无法真正实现量化的应用。当前学者们已经开始普遍把电视音像档案价值评估相关指标的权重移向节目播出后的影响力层面,比如以满意度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关注到了价值评估的具体方法应该涵盖定性与定量及多元化的评估指标,具体指标的选定仍有局限性。具体指标的选定也逐渐反映了市场需求。但这些成果仍有局限性,对于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没有进行实证研究并给出可操作的实施方法,研究的成果难以落地。本项目将通过对音像档案版权价值评估体系的实证研究,目的是为音像档案版权价值评估工作提供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法。

未来电视音像档案价值评估的硏究将朝着综合运用各类模型的方向发展,以顾客感知价值的分析方法为主,并综合运用成本法基本价值评估方法,通过收集海量的历史交易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音像档案版权价值评估体系的实证研究,从而可以为音像档案版权价值评估工作提供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法。

3 音像档案创新应用的现状分析

从技术层面来看,音像档案离不开技术的推动,随着IT技术的日新月异,音像档案行业跨入了大数据时代。SMG作为广播影视的综合文化企业,拥有的各类音像也呈现爆发性增长的态势。

但是目前我们很多音像档案存在信息收集不全、技术手段落后以及没有相关的系统支持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些珍贵内容,在全媒体环境下的二次应用,降低了信息共享和资源的利用度,甚至可能对集团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SMG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已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在上下游流程均已实现无带化生产的情况下,节目内容的无带化管理和应用已成箭在弦上之势。原有的音像档案管理系统已经渐渐无法满足全媒体环境下对节目信息的管理要求。

要使这些宝贵的资源增值,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资产,需要在现有的技术框架上进行拓展,实现基于全媒体的音像资源融合,建设综合服务的平台,实现内容多元化,流程综合化,系统创新化;需要我们以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对海量数据深入分析,挖掘数椐价值,提供产品创新;需要在全媒体环境下,进行全新的工作定位,专业知识的升级,以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平台模式。

从国内外先进电视媒体机构的应用实践来看,音像档案与新媒体似乎是天生的一对,海量的音像内容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全方位的呈现在受众眼前。以英国BBC为例,新媒体的战略以网站和IPLAY为核心,结合了IPTV、网络电视、移动手机客户端为支撑,并通过内容合作来实现其战略目标以及获取经济利益。BBC网站上集成了包括新闻、体育、天气、广播、历史、自然等众多内容,使用方便,导航清晰。同时意识到互联网+的环境下,受众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接收者,互动沟通、反馈信息、参与体验对网络平台来说越来越重要。

BBC不仅在网络端口提供了便于用户分享的接口,并开发了在全国范围内让孩子体验制作的功能。目前它已是英国国内访问量最大的本土内容提供网络,也是最受信任的网站之一。此外适用于移动客户的短视频内容制作和多媒体制作也是BBC内容供应中的价值增值点。BBC积累的海量音像档案在这里成为了他们区别与其他竞争者的独特优势。很难想象还有哪一个机构可以出品“英国各时期女装的变化趋势”视听节目。

而在国内,也有类似的媒体机构采取同样策略。2014年6月“新华社发布”客户端正式上线。截至2016年用户下载量突破了3300万,客户端集群已经覆盖31个省区市的1200多个县市区。针对媒体用户推出了新媒体专线,提供多种报道形式相融合的产品。

创新运用了大数据、可视化等报道形态,并为重点用户提供了个性化、对象化的新闻信息产品,实现了通讯社核心供稿职能向新媒体领域的拓展延伸。推出了上百个大型全媒体融合报道产品,推出了沙画新闻、动态新闻、文图新闻、3D新闻等一系列新型产品,总访问量超过3亿人次,产生了比较好的社会反响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内容加创意逐步成为新华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常态。同样地,新华社凭借他多年来沉淀的影像、图片、文稿等档案资料,在内容开发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如《国家宝藏》等以音像档案为基础的微视频系列风靡一时。


电话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